停用Instagram之後|一個月
已經停用Instagram一個月了,之所以會停用是因為自己長期使用,心情受Instagram影響太大,花太多時間在Instagram上面。決定來記錄自己停用之前與之後的心情。
剛開始使用是2014年,高三考完學測的閒暇時光,還以為Instagram只是濾鏡軟體(那時候已經可以發文嚕),直到畢業前也搞不清楚怎麼使用。
接著上了大學,幾乎每兩天就發個文,照片還套Instagram內建的濾鏡,大多是看了什麼劇喜歡上什麼男明星,或是現在自己也看不懂的短文;大學剛認識的同學這時候也變成互追名單,儘管我現在怎麼也想不起來自己是什麼時候核准了他們。(even是我把帳號設公開)
開始有點成癮的症狀是大四的時候(說是成癮也不對,因為我現在停用之後也沒有戒斷症狀),我到哪裡都要發限時動態,我會下載一個Instagram Followers的app,看誰從來沒按過我貼文的讚,然後封鎖他們的限時動態;或是想「誰看到我的限時動態我會不舒服」,封鎖了一堆沒有交集的高中同學。
下載了萬惡的Instagram Followers後,只要有人退我追蹤,我就會憤恨不已,然後退掉他的追蹤。
退追蹤有這麼嚴重嗎?
Instagram 把粉絲人術以及追蹤人數擺在介面的右上,而人眼容易從右上開始看(ex. Facebook電腦版的登入也是在右上),所以也是別人剛認識你的第一印象,甚至會用粉絲數及追蹤數來建構對這個人的看法;而Facebook把朋友數量放在介面的左下角,眼神最後才會去掃到,並且是要往下滑動才看得到,不去特別注意根本不會發現。
Facebook的好友機制也跟Ins有很大的不同,Facebook是只要提出邀請,一方同意就可以成為「好友」,可以互相查看彼此的非公開貼文;而Ins是要雙方提出邀請才能夠互追,變成比較像F的「好友」;光是多了這層機制,就足以讓鑽牛角尖的人發瘋似的探究。
Instagram強化了網路上人際關係的雙向交流,有時候的確會有我覺得我跟他很好,但對方根本不把我當一回事,只要不說,我們可以維持表面的關係;而Instagram用「我有追蹤你,而你沒有追蹤我」強化了這種不對等,為什麼你不追蹤我?是不是因為你不想了解我、你不想認識我、你不在乎我。
而「退追蹤」這件事情就是把原本想漸行漸遠的關係,硬是狠狠地切斷;原本都不說破的關係,透過這個取消追蹤的動作,變成一個具體的行為。
Facebook也可以刪除好友,但是大多數的人不會時時刻刻看到自己朋友數,也不會刻意去刪除好友;而且隨著Ins的興起,會在Facebook上發文已經不是主流,大多偏向使用Instagram發文;並且Facebook很多人是國小國中就辦了帳號,Facebook要刪除黑歷史沒有Instagram方便,所以很多人會乾脆刪除Facebook帳號重新來過、或是就放著擺爛。相較之下,大家會比較用心經營Instagram。
總之對我而言退追蹤很嚴重,擺明了就是要跟我斷絕一切關係,擺明了討厭我的生活方式、不想看到我的人生、受夠我偏激的價值觀;枉費我在網路上跟你維持友好的假象、枉費我在現實還跟你寒暄打招呼。
窺探
我在停用Ins前,還有一個嗜好就是窺探別人的生活(病態)。
這可不是說滑滑別人的貼文這麼輕鬆哦,舉例來說:假如A跟B分手了,我會去看AB雙方的Ins誰刪除了情侶貼文、去看A有沒有退追B、B有沒有退追A,以此可見這段感情中誰比較在乎誰、或是這不是和平分手、或是誰分手後不能做朋友。然後就可以腦補一堆自己的想像!
真的只有我這麼做嗎?我是不信啦,但是也是因為我太閒太無聊,才會想辦法在生活找樂子。
正因為自己會這樣窺探別人,我自己在Ins上也格外小心,限時動態封鎖一大堆人,從以前喜歡發心情文到只發表情符號,已經變得綁手綁腳了。好像失去了自己的真實面,只為那些網友塑造自己的假象。(現實可能是,根本沒人在乎我,我又大頭症)
為了挽回我的真實面,可以快樂的發文,我又辦了小帳記錄生活,追蹤數只有不到10人,都是我很珍惜的朋友。
停用之前,我心情很差,我打給了遠在香港的朋友M君,他是這麼形容我的:
你怎麼越活越倒退,越活越玻璃?人家都是越來越堅強,就你越來越脆弱。
怎麼比18歲的自己還經不起風浪啦。
今年10月底,我把Ins帳號停用了,停用之後我看不到追蹤的人的生活,我不知道那些僅幾面之緣的大學同學找到工作沒,不知道他們考上研究所沒,不知道他們在國外唸研究所的凍死沒;但是如果真的發生什麼事情,應該會主動跟我說吧。
停用之後,有人會發現我消失嗎?我這麼懷疑著,兩百多個粉絲中真的關心我的人又有幾個?不關心我的人起碼占了八成,而我卻對這些不關心我的人塑造人生假象,我是這麼有空嗎?其他人的生活到底是乾我屁事了?
我反而沒有想像中的戒斷症狀的出現,我以為我會手癢復開帳號,但是到今天(11/28)都還沒有這麼做,也沒有這樣的想法出現。
以前拿來滑Ins的時間我現在都拿去幹嘛了?
- 我更專心看連續劇,而不是邊看限動邊看。
- 我玩手遊的時間更長了,很熱衷於妖怪升等。(題外話我在玩妖怪餐廳,是M君找我玩的,結果我玩到現在,他已經不玩了可惡)
- 我開始寫Medium,學著把想說的話組織好。
- 以前很愛發限動,現在則是一有事情就會傳訊息給特定的人,花更多時間跟想相處的人聊天。
- 沒有人知道我在幹嘛應該增添許多神秘感吧XD
我很慶幸自己沒有再用Instagram了,它綁架我的生活、影響我的心情,在我還沒有學會好好使用它前,就先這麼停用下去吧。
在寫這篇的時候,我覺得自己很像在執行大學時的「改變計畫」,在諮商輔導中,很強調「改變」,不滿意現況就改變它;所以那時候蠻多課程(輔導與諮商概論、領導心理學等)在課中都會要寫改變計畫的報告,先搞清楚自己不滿意的地方(舉凡生活習慣、肥胖、環保、思想等等),再用甘特圖制定方案,循序漸進的「改變」。我還記得大四的時候我逼自己要擁有感恩的心,每天都寫日記感恩身邊的人。這場停用Instagram並沒有如往常制定了縝密的計畫,一切都隨著我的心情在進行著,有意識的察覺自己的改變差異,或是用手機螢幕使用時間來量化這場改變。總之很有趣呢,自己寫完以後也覺得這樣是好的,雖然是以崩潰作為這場計畫的濫觴。